舊民謠:黨員不黨員,只差幾分錢;除了交黨費,啥都一個味。這是流傳于20多年前農村的一首民謠。那時,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(lián)產承包制,一些黨員和黨員干部,表率作用松懈,只操心自家事情;農村窮,交黨費每月只幾分錢。于是黨員與非黨員,就如民謠說言,只差“幾分錢”。
新俗語:黨員不累,學習開會。如今,農村黨風好多了。城市或者說城市里的企業(yè)呢,亦然——我們現(xiàn)在是“身在企業(yè)說企業(yè)”。但是,在一些企業(yè),黨員活動往往是學習多開會多,而發(fā)揮實質性的先鋒隊表率作用較少,“不累”之說便油然而生。它的含義是,當一個黨員并不比群眾有多辛苦,承擔多少責任,無非是學習開會多一點罷了。
那么,“不累”之俗語到底基于哪些現(xiàn)象呢?
一是如上說言,學習開會多,實際行動少。黨員活動僅僅是逢上一些政治性日子,或是按照上級黨組織的安排和計劃,組織黨員學習開會,很少組織黨員開展“出力”的活動,如人們所笑談的,有“心動”,沒有行動。
二是有“行動”的活動徒有虛名。比如,開展“黨員責任區(qū)”活動、“黨員示范崗”活動,立上一塊牌子,進行一個儀式,以后就沒有了下文,不了了之。
三是“組織行動”多,“自覺行動”少。有些黨組織開展有“行動”的活動,的確扎扎實實。但這些活動是組織上“硬性”規(guī)定和安排的,如果組織上不作安排規(guī)定,就較少看到黨員“行動”,也就是說缺少黨員自覺自發(fā)的表率作用。
這些“不累”現(xiàn)象,其特征為,黨員活動缺少“行動”;黨員的表率作用要靠組織上安排,主動性不夠。一字以蔽之,比較“僵”。
民謠與俗語,并非一定是“普遍性概括”,你可以說它“偏”,但不必認定它“以偏概全”,它往往是某一特定時期特定范圍的特定現(xiàn)象的反映,它將“特定現(xiàn)象”藝術地、幽默詼諧地和通俗地凸顯出來,易傳易頌,令人印像深刻,促人警醒思變。
“黨員不累,學習開會”,它可能有不滿,有埋怨,但我們如果以正面的積極的心態(tài) ——我們應該有這種心態(tài)——去看,就會體會其中更有對黨員的期待、希望——群眾對我們黨是敬佩的,在他們心目中黨員本來是應該是很“累”的。當我們“欣賞”這句俗語時,當我們面對群眾的期待時,難道不會思考,進而去改善我們的黨員活動嗎?
如何改善?一字以蔽之,一個“活”字。
一是黨員活動要“活”起,“動”起來,要改變黨員活動只“心動”不“行動”的狀況。學習、開會,固然重要,但它只是黨的活動的一個方面,并且也是為了更好地行動。作為一個黨員,對群眾的表率作用是體現(xiàn)在他的行動之上的,他的思想的先進性也是通過行動展現(xiàn)的。學習開會再多,思想再“先進”,而行動上很少表現(xiàn),怎能證明和發(fā)揮他的表率作用呢?群眾怎能認為他先進,進而向他學習呢?
二是“行動性”的黨員活動要扎扎實實地“活”起來,“動”起來,不能搞形式主義,搞應景之作。“行動性”的黨員活動,比如“黨員責任區(qū)”活動等,可以有一定的形式,以提示、督促和激勵黨員,擴大影響,引導群眾。但活動貴在行動,貴在實效。如果只重形式,忽視行動,不但失去了活動的意義,失去了本來的表率作用,反倒產生反作用,使群眾對黨員和黨組織產生“作假”的印象。
三是更要注重黨員個人的“自覺行動”,讓黨員的“自覺行動”“活”起來,“動”起來。黨組織組織的活動,一般是在某段時期內或對某項工作的重視,強調黨員要發(fā)揮表率作用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“活動”是階段性的和有范圍的。但并不是說“活動”之外或“活動”結束后就可以忽視這種表率作用了;恰恰相反,它為“活動”之外“活動”之后提供了黨員“個人行動”的一個“版本”,一個范例。黨組織組織的黨員活動,遠遠不能囊括黨員的所有表率作用。事實上“組織活動”畢竟只是黨員全部行動的很小的一部分,黨員的先進性,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更多的更廣泛的體現(xiàn)在“組織活動”之外的“個人行動”中;“組織活動”帶有一定的“強制”性,并不能很真實很全面的反映一個黨員的先進性。黨員平時的、“組織活動”以外的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,才是最重要的,最根本的,最真實的。因此,我們的黨組織,我們的黨員個人,應該把重點放在“組織活動”之外的個人行動中,個人的“自覺行動”中。廣大黨員的自覺的、自發(fā)的先鋒模范作用才是我們黨力量的源泉。
讓黨員活動“活”起來,就是要把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發(fā)揮出來。我期盼,我想也是大家的期盼,有朝一日,在那些黨員活動沒有“活”起來的地方,能夠流傳一首新民謠:黨員……